古代上朝時間那麼早,上朝的文武百官住在哪裡?上完朝又去哪裡工作?

· 歷史文化解讀

古代上朝和我們現在的上班時間完全不同,大部分朝代的上朝都是在「五更三點」,換做現在的時間來說就是早上4點到早上5點。

那麼這麼早開完朝會,文武百官白天幹什麼呢,住在哪裡能這麼早趕上早朝,上完朝又去哪裡工作?

文武百官住在哪裡?

其實大多數的官員(文官+武官),尤其是中低級的臣子是不會住在皇宮的,如果都住在皇宮,那皇宮估計裝不下。

所以大多數官員住在京城或者京師的官邸之中,或者有的官員住在自己購置的私宅裡,還有的是租房子住。

有個比較有趣的事情,明朝的早朝有記載:

《明會典》裡記載,明朝規定「凡在京官員,五鼓赴午門候朝。」

古籍原文中五鼓的意思大約是凌晨3~5點,這個更早,所以許多外地調來京師的官員乾脆租房子住在皇城邊,當時有的官員就調侃:「三更睡,五更起,閻王見了都嘆氣。

還有些官員為不錯過早朝會直接住在皇城的邊上,有的官員會在衙門裡面睡,畢竟皇帝不是老闆,遲到老闆扣錢,皇帝扣命。

像唐朝的話,就有一個「廊下食」的制度,意思是什麼呢?如果官員因為上朝太早了,可以選在宮中吃一個早飯再回去工作。

《唐六典》卷四裡就提到:「凡京官日出視事,五品以上給廊下食。」

《唐六典》中說明了「廊下食」制度,說明需要朝會的官員不是從外地趕來的,基本都是常駐京城的。

上完朝去哪裡工作?

其實上朝只是高級官員才需要的,上朝這些高級官員來參加王朝的運行決策,並不是大大小小官員都要去,那大殿也塞不下,有興趣的可以去北京的故宮看看,上朝的大殿的是不大的。

而多數官員的日常工作都是在衙門裡處理的。

比如宋朝的宰相是去政事堂(後面又叫中書門下),六部尚書這類是回到各自的部裡去工作,例如戶部尚書去戶部。

《宋史·職官志》:「每日早朝退,各歸所治。」

《宋史·職官志》說得很明白,上完朝,大家就散了,各幹各的日常工作。

所以古代的人有古代人的不容易,現在的我們也有不容易,在古代當官也不輕鬆的,一大早起來朝會,再去單位工作,也是很辛苦的。

對古代感興趣的推薦閱讀:

古代驛站系統如何在戰亂中維持信息傳遞?有無「快遞延誤」追責機制?

為什麼古代寧願堅守西域,而不擴張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