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臨終前真的寫下「天日昭昭」四個字嗎?

· 歷史人物解讀

岳飛臨終前真的寫下「天日昭昭」四個字嗎?在我們的古代歷史人物之中,死得遺憾和可惜的,岳飛是首當其衝的。他身為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其志是恢復中原,迎回二聖,但最終卻死得冤枉,以當時大家都覺得「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冤殺於風波亭。

然,岳飛臨終前真的寫下「天日昭昭」四個字嗎?

「天日昭昭」的含義就是蒼天在上,日月可鑒」,也是說明冤罪無法被人拯救,唯有天上人知道。但這種抒發之情更多是後世古人對於岳飛忠烈形象的重塑,但是要追溯這個詞的出處的話,在南宋和元代有一些古籍記錄。

《金佗稡編》中的記載

在《金佗稡編·卷九·行實編年》中,岳珂記述岳飛臨終情形如下:「飛裂裳襟,書『天日昭昭』四字以示眾。」

這本古籍是由岳飛的孫子岳珂進行編纂的,全稱為《鄂國金佗稡編》。這本書中十分詳細的記錄了岳飛的生平以及功績,同時也十分詳細的描述了岳飛冤案的從頭到尾的事情。而且這本古籍史料是岳飛之孫所寫,處於南宋,所以參考價值很高,是現在史學家研究岳飛的權威資料。

而記錄岳飛寫了「天日昭昭」最早的文獻就是此書冊,但是岳珂其實並沒有親身經歷自己祖父死亡的全過程,而岳珂編纂此書冊也是通過整理岳家遺文和當時南宋朝廷檔案來進行歷史的追溯還原,所以說雖然這本書是權威的資料,但是難免會有一些主觀色彩,需要史學家們取其精華,然後去其糟粕。

《宋史·岳飛傳》的沉默

再往後就是元代脫脫等人修撰的《宋史·岳飛傳》了,在此書中也描寫出了岳飛被害後的場面,但是卻沒有寫下「天日昭昭」這段情節。

《宋史》之中描述的是:「歲暮,獄不成……遂賜死。飛裂裳書『盡忠報國』四字,血猶殷也。」

但是《宋史》畢竟是元朝人所修撰,據岳飛死後快200年,很多記載的都是轉引其它古籍或者舊史記載,所有也不能用這本古籍來推斷岳飛當時是否寫下了「天日昭昭」。

其他文獻的佐證

再再後面朝代就遠了,明代的《西湖遊覽志餘》、清代的《宋稗類鈔》這種小說筆記的書籍,其中不乏有描述岳飛寫下了「天日昭昭」的情節,但是也大多是轉引其它史書或者有點小說成分,不能作為史料來證明觀點,所以關鍵還是《金佗稡編》的記載最為準確。

結論

所以綜合這些古籍來對比的話,《金佗稡編》最為可信了,因為它是岳珂所編纂的,且舉例岳飛當時冤死的階段很近,我們有理由相信和確認:岳飛在臨終前寫了「天日昭昭」這四個字。

對岳飛感興趣的推薦閱讀:

岳飛被殺時,南宋民間是否真如後世所傳那樣群情激憤?

岳飛之死是否完全出於秦檜的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