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曾接收收留過波斯王子卑路斯,但是卻沒有打算幫這個王子去復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唐朝作為一個開放的、文化繁榮的王朝,對於波斯是很熟悉的,而且當時這個流放的王子到了唐朝境內,唐朝對其還是十分有禮貌的。
《舊唐書·波斯傳》:「永徽二年(651年),其王伊嗣俟為大食所殺……子卑路斯入朝,高宗授右武衛將軍。」
以上記載了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了,然後王子卑路斯就想到唐朝的長安去向皇帝求救。當時是唐高宗時期,唐高宗當時收留了卑路斯並且給他了一個虛職——右武衛將軍,這個職位屬於沒兵沒地盤的,光有個稱號。
這也算十分厚待波斯王子了,一般普通人想要混到這個職位很難。
那麼唐朝既然收留了卑路斯,為什麼不幫忙復國呢?其實王朝作為一個大統治集團,每一個決策都有其考究。唐朝和波斯的距離十分遙遠,路上會涉及山川、沙漠等,又遠又險,好處又不多,誰願意去呢?
而且當時唐朝是在唐高宗時期,那時候西邊和吐蕃關係極差,相互爭奪領地;東北突厥的關係也不好,重在提防,怎麼有空閒兵力去收拾幾千里外的波斯?
這個原因在《資治通鑑·唐紀十六》有說:「波斯道遠,不可興師。」
司馬光對於唐朝不幫波斯王子的原因做了直接闡述:遠。
《新唐書·西域傳》也提到:「卑路斯不能國,客死長安。」
《新唐書》中也記錄了這個王子雖然逃到了唐朝,但是一生都未復國,也沒有回到波斯,在長安終老了。
所以唐朝出於大國的風度和禮儀,收留了卑路斯,但對於復國這類勞民傷財的事情,肯定是不願意的。
對唐代感興趣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