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官上官婉兒權傾朝野,為何史書對其評價兩極分化?

· 歷史人物解讀

上官婉兒很多人都是從王者榮耀了解的,我也喜歡玩這個中單,但是她在唐朝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女性政治人物,在古代,女性能當上決策的臣子是十分難得的。

上官婉兒出身於宦官世家,她的祖父上官儀因為得罪了武則天獲了死刑,而她和母親也因為被牽連淪為唐廷的奴婢。

這個開局真的很慘了,但是上官婉兒畢竟是宦官世家的背景,從小也被教讀書寫字,所以她憑藉自己的才華成功被武則天看重,成為了武則天的貼身秘書,參與了起草詔書+政策討論。尤其是在唐中宗時期,上官婉兒的權力更是達到了她人生的巔峰。

但是史書對她的評價很兩極分化,讚賞她的不吝嗇誇讚的語句(文采斐然、機敏幹練),討厭她的把她說的狗血淋頭(穢亂宮闈、弄權誤國)。

對於史書的觀點和評價,我們需要對應當時的人物背景來解讀。

比如《舊唐書·上官昭容傳》裡就寫道:「婉兒在孕,母夢人遺雙筆,後果以文章顯。」(《舊唐書》卷五十一)

這段話很容易理解,讚賞上官婉兒是天生的文才,出生時候都帶祥瑞之兆,將她的才華誇大。而且《舊唐書》中多次提到她在中宗朝「內掌詔命,掞藻宸居」,也能側面看出上官婉兒在宮中的文采和權勢都被認可。

但是《新唐書》中就不對了,歐陽修等人修撰的史書就對她的評價不好。

《新唐書·后妃傳上》直接批評她:「昭容雖以文藝進,然交通權貴,傾動中外,卒致覆敗。」(《新唐書》卷七十六)

這裡批評上官婉兒雖然靠自己的才能得到高位,但是卻勾結權貴,攪亂朝廷的正向運行,導致唐朝的一系列災禍。語氣是很明顯的貶義,這能看出歐陽修這類宋代的文人對於女性涉及朝政的反感。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的評價:「婉兒以婦人預政,交通邪佞,幾危社稷。」(《資治通鑑》卷二百九)

砸缸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評價裡更是覺得上官婉兒與奸臣勾結導致唐朝社稷差點完蛋。但說實話,我覺得這個批評太帶有主觀色彩了,很明顯是司馬光對於上官婉兒的討厭。

所以到這裡你也能看出為什麼上官婉兒在史書中的評價如此兩極分化了,唐朝史官編撰的《舊唐書》對於上官婉兒的褒義是因為認可上官婉兒的能力;而宋朝史官編撰的《新唐書》對於上官婉兒的貶義還是站在女性幹政的視角來批評的,我個人覺得唐朝史官的觀點是比較客觀的。

對上官婉兒感興趣的推薦閱讀:唐代女性真的可以自由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