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其實我們古代王朝頻繁更替的直接原因就是人心散了導致分崩離析,人心指民心,百姓不信賴你這個皇帝了。
百姓為什麼會不信賴你這個王朝呢?就是百姓生活不下去了,而導致民不聊生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是這兩點:
- 官吏貪污不公正;
- 天災導致。
當時百姓因為生活空間被壓縮到無法生存之時,便揭竿而起,推翻朝代;與此同時民不聊生和官吏腐敗是因果關係,往往兩者是同時出現的,在揭竿而起的同時往往也代表著王朝內部的腐朽不堪,不如太祖時代的勃勃生機。這時候就是新老朝代更替的時候。
不只是我們現在的人能看懂,其實古人不少也能看出問題。
《尚書·泰誓》裡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泰誓》強調老百姓是一個王朝的根本,就像一顆樹一樣,根穩固才不會倒。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其實這句話和《荀子·王制》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同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能說明古人了解老百姓的重要性,當老百姓覺得你這個王朝沒救了,那基本涼涼了。
所以事情不會無緣無故發生,像朝代更替這樣的事情更不可能沒有原因,但我們悠久的歷史告訴我們,民心所向的人往往能一往無前。古籍中其實道理都有,但古人和我們往往會忘了。
對古代感興趣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