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奇珍異獸後來去哪了?

· 歷史人物解讀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朱棣年間的事情了,但是直到現在還是十分有名的。鄭和從其它國家帶了許多當時華夏沒有的奇珍異獸,用現在的學名就是:長頸鹿、獅子、鴕鳥、斑馬這些。但是古代講究一個名字好聽,當時長頸鹿也被說是「麒麟」。

而對於古代來說,這些奇珍異獸的帶回不可謂不轟動,而帶回的這些動物都被鄭和作為「祥瑞」獻給了皇帝。

那麼這些奇珍異獸後來去哪裡了?

  1. 大部分被養在了皇宮的「苑囿」裡;
  2. 小部分因為水土不服和飼養條件問題死了;
  3. 更小一部分作為禮物贈給了藩王和鄰國。

對於奇珍異獸的事情,在史料中有許多的記載。

《明史·外國傳》裡提到:「永樂中,榜葛剌(今孟加拉一帶)獻麒麟……群臣稱賀。」

這段古文寫出了當時進獻給皇帝長頸鹿的場景。

《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八記載:「永樂十六年九月丙申,麻林國(今肯尼亞或坦桑尼亞一帶)獻麒麟……上御奉天門受之。」

這段古文寫出了朱棣對於這隻「麒麟」的重視,親自在奉天門接收,所以能看出對於這些奇珍異獸在古代是很轟動的。

所以這些奇珍異獸被帶回之後,肯定進入了皇家的動物園,也就是「苑囿」。到了後面,除去一些死掉的動物,一部分作為宣傳明朝的工具轉贈他人和他國,一部分給皇家的人觀賞。

對鄭和感興趣的推薦閱讀:明朝錦衣衛的密探系統如何滲透到民間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