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遭受宮刑後,為何仍堅持完成《史記》?僅僅是「究天人之際」的志向嗎?

· 歷史人物解讀

在古代遭受宮刑對於男性來說是一個奇恥大辱,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想而知宮刑的含量了。

漢朝你遭受了宮刑,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目光,而司馬遷能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史記》這個流傳千年的史書令人感嘆。

但僅僅是「究天人之際」的志向我感覺是不能讓司馬遷一直堅持到完成《史記》的。

我個人覺得司馬遷堅持完成《史記》有三點原因:

  1. 個人對史書編纂的愛好,即使沒有宮刑也是想要完成像《史記》這樣的史書;
  2. 司馬談對司馬遷的影響,一個史官對於歷史記錄的責任感;
  3. 想要通過《史記》來洗刷宮刑所受到的奇恥大辱。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漢書·司馬遷傳》引《報任安書》)

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吧,從這句話也能看出司馬遷對於完成史記的執念了,他希望自己的死去不會像鴻毛那般輕輕的,不留下痕跡的。司馬遷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這是許多古人和現代人所做不到的。

「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史記·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逝世之前還拉著司馬遷的手叮囑,一定要當上太史,去寫那些司馬談想寫的歷史。父親的影響也是司馬遷想要完成《史記》很重要的原因,從小就潛移默化的讓司馬遷對歷史的熱愛,和對史書編纂的堅持。

「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漢書·司馬遷傳》引《報任安書》)

其實司馬遷為什麼堅持完成《史記》在《報任安書》中已經寫得十分詳細了,司馬遷不希望自己默默的死去,希望能為後世留下一些文字。

所以「究天人之際」僅僅是司馬遷堅持的一個原因罷了,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囑,為了洗刷自己因為宮刑所受的恥辱,為了自己不死的無聲無息,如鴻毛一般輕。

對司馬遷感興趣的推薦閱讀:漢代「舉孝廉」制度下,真的有人靠裝孝子入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