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筆從戎」的班超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班超在西域駐留了30多年,相當於你從出生到30多歲,經歷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畢業-成家,所以在人均壽命低下的古代,三十年是一個很長的跨度了。
班超在西域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漢朝(當時是東漢)打通整個西域地區,西域在漢朝時期已經有張騫出塞等了,而張騫比班超早太多年了,班超那個時期,西域已經和漢朝交流頗多。班超的存在就是保持住漢朝和西域的交流。
但是三十多年之後,班超已經來到暮年,那個時候的班超請求歸漢完全是能理解的,在古代,誰願意客死異鄉呢,換做是你現在也不願意。
所以班超晚年為何請求歸漢?
- 就是年紀上來了;
- 身體不如當年;
- 不想客死異鄉。
據《後漢書·班超傳》記載,班超自己上書朝廷說:「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班超的想法是很簡單,不求能回到酒泉郡,只想走進玉門關,漢朝的國土之下,這話聽著令我觸動,這是一個忠臣+老將經營西域三十年的簡單請求。
他還寫道:「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謹遣子勇隨安息獻物入塞。」(《後漢書·班超傳》)
根據記載,班超已經沒有力氣回到漢朝了,希望自己的兒子班勇能跟隨安息團的使團回到中原土地。
說到底,班超對於故鄉的思念和對漢朝的責任之間選擇了做一個忠臣,其忠義之心,令我感到十分欽佩。
對班超感興趣的推薦閱讀:東漢發明地動儀的張衡,為何在仕途上屢遭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