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大家估計都在歷史課上學過,畢竟地動儀是人家發明出來的,到現在我還記憶尤深,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發明的還早整整一千多年,但如此優秀的張衡,卻在漢朝的官場上浮沉,被人排擠。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張衡這個人性格太直了,不懂得圓滑處事,許多權貴都不喜歡張衡。
比如《後漢書·張衡傳》裡就寫得很清楚:「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寫了張衡常常思考如何在官場上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他感覺官場太複雜了,稍微走錯一步就生死難料,所以寫了《思玄賦》表達自己混官場的擔憂。
究其原因還是張衡性子太直,經常對於看不慣的政策進行上書。
《後漢書》裡記載:「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張衡藉助寫文來暗暗諷刺漢朝的奢靡與腐敗,你想想,換你是既得利益者,聽到這種話,誰願意提拔他呢,不把他幹掉就不错了。
更直接的是,《後漢書》還說:「閹豎多忌其才,共毀之。」
張衡直接對太監貼臉開大,諷刺太監嫉妒自己的才能,造謠重傷自己。東漢時期的宦官可不是說說的,想想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就知道宦官的權力有多大,張衡這樣說話,直接得罪了太監這個權力集團,自然變成太監的眼中釘。
所以張衡並不是能力不行,是因為在官場上不懂得圓滑處事,不懂得同流合污,所以才在仕途上屢屢被其它官員排擠。
對東漢感興趣的推薦閱讀:為何東漢名士黃憲終身不仕,卻備受蔡邕、范曄等後世文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