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數學家王貞儀如何在閨閣中研習天文並著書立說?

· 歷史人物解讀

一個女性能在古代社會中被記載史書留名,肯定是由很多原因組成的。王貞儀(1768–1797)是清代的一位十分優秀的女性數學家,她不僅對於數學是十分了解的,對於天文和曆法也涉及頗深,在自己的閨閣中寫了不少與此相關的科學書籍。

可惜的是她生活在的是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只能靠著家裡的幫襯和自己的努力才在史書上留下寥寥幾句,令人敬重。

王貞儀能了解這類知識也是因其祖父王者輔,王者輔酷愛讀書,又是當過知府,所以家中藏書十分豐富,包羅萬象,當然也有不少天文、數學類的書籍。

王貞儀也是在这种環境下獲取到了大量有關於天文、數學的知識,她從小跟隨祖母住在南京,後來隨著調任輾轉吉林、北京這些地方,從而使得王貞儀接觸到了各地的文人學者以及各地不同的藏書。

《女蒙拾誦》中寫道:「丈夫之志,我能為之;丈夫之學,我亦能學之。」(今收錄於《王貞儀集》,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

王貞儀對於一些傳統觀念敢於質疑,體現了王貞儀對於女子獲取知識困難的反抗。

王貞儀如何在閨閣中研習天文並著書立說?在天文類的領域,是需要精密的儀器的,而對於王貞儀這個問題是沒辦法解決的,她通過使用家中簡陋的材料來做一系列的實驗。

《月食解》中記載:「以燈代日,以鏡代月,設於暗室,觀其影移。」

王貞儀在《月食解》中寫了自己如何來做實驗的,通過模仿日月地三者關係從而類比解釋原理,這種實驗精神是十分超前的,只是可惜很多时候就是時運不濟,生錯了時代。

而《月食解》也是被清代阮元的《疇人傳續編》卷五所收錄,這也說明清代朝廷對於王貞儀這人的認可,通過女子之身被當時的朝廷注意到,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清史稿·藝文志》雖然沒有收錄她的書籍,但是在晚清時期的官員羅士琳所編撰的《續疇人傳》中明確提到:「江寧王貞儀,女史也,通曆算,著有《星象圖釋》《勾股三角解》等書。」

所以說王貞儀通過家中簡陋的設備,模擬各類數學原理,天文原理,並能撰書和被清朝收錄,是一件令人值得敬佩的事情。

對王貞儀感興趣的推薦閱讀:清朝八旗制度後期為何出現大量「閒散旗人」貧困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