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突進是一部攻崖,剩下大部分紮營拒守,結果有大量火器一天都沒撐住。
馬林到的時候同樣是面對打了一夜的後金兵,同樣一天沒撐住。
後金兵收拾繳獲物資半天,休息半天,花趕回老家圍住劉綎,劉綎又是全軍覆沒。
明軍除了李如柏部2.5萬兵沒動外,直接損失接近5萬人,後金兵出動軍事力量戰兵約在7萬,當時這仗戰鬥力差距過大,換誰都沒法打贏。
所以根本的原因是在那個時間節點,明朝的整個王朝中心效率,軍事運轉體系,軍隊的素質,已經不足以在東北擊敗整合了女真各部的建奴,守住都難何談主動進攻,還是野戰。
《明史·楊鎬傳》直言:「鎬本不知兵,徒以黨援得柄,倉卒調集四路出師,號令不一,諸將又多驕蹇。」此語點明主帥無能、體制崩壞乃敗因之本。
更嚴重的是,朝廷對敵情毫無掌握。
《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七十九載兵科給事中吳亮嗣疏曰:「奴酋(努爾哈赤)蓄謀久矣,而我狃於積弛,漫無備御……鎬等分兵四道,互不相聞,致為所乘。」
不知己更不知彼,無解。
對明朝感興趣的推薦閱讀:什麼原因導致宋朝無法拿到幽雲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