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全長多少公里?

· 歷史地理解讀

「漕運之利,國之大計。」——《明史·河渠志》

京杭大運河是一條北至北京通州區,南至浙江杭州的一條航道,其出名是因為不是天然的水路,而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巔峰之作,經歷了幾個朝代的開鑿形成。

京杭大運河全長多少公里?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其見證了多個朝代的文明興衰。

京杭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春秋溝渠邗溝

京杭大運河在古代的技術前提下是很難實現一個朝代就能成功開鑿的,它的原型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了,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想要北上進行諸侯爭霸,然後開鑿了邗溝,使得邗溝與長江和淮河相連,這個也是大運河最初形成的一段。

京杭大運河並非一蹴而就,其雛形可追溯至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北上爭霸,開鑿邗溝,溝通長江與淮河,此為大運河最早段。

隋唐出現「大運河」體系

但京杭大運河真正開始有這個概念是在隋朝,那個時候隋煬帝楊廣在大業元年時候下旨進行開鑿通濟渠的水利工程,使得通濟渠能連接水路到洛陽和淮河;然後楊廣還重新下旨疏濬了原來春秋吳王夫差所開鑿的邗溝,又繼續以此基礎上開鑿了永濟渠,目的是要可以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資治通鑑》記載:「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又自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達於淮。」可見工程浩大,役民甚眾。

從《資治通鑑》中可以看出當時隋朝動用的役民之多,水利設施工程之大。

元代重修京杭大運河

而到了元代,當時政治中心被移到了大都(北京),所以忽必烈命令郭守敬主持重修京杭大運河的工作,將京杭大運河中彎彎繞繞的水路去掉,也就是裁彎取直,自此形成了現在京杭大運河的基本格局。

結論:京杭大運河的現代意義

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這個被世界稱為「流動的文化」,而現在對於大運河的使用價值還是存在的,不少貨船還是通過這個水路進行運輸,「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我是杭州人士,每當看見這條運河的時候便會感觸春秋、隋朝、元朝相繼努力的這一水利工程的偉大。

對京杭大運河感興趣的推薦閱讀:長城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擋住外敵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