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擋住外敵入侵?

· 歷史地理解讀

長城是現在一個著名的景點,但從秦始皇建長城開始,到底有沒有抵擋住外敵的入侵呢?是不是白建了?簡單來說有擋過敵人,但是要是說完全將敵人拒之於外是不太現實的。

長城的作用是拖慢敵人的進軍速度,然後能預警看到敵人的入侵,這樣可以使王朝可以調度駐軍進行抵禦。真要將敵人拒之於牆外是很難的,有點誇張了。

《史記·匈奴列傳》裡就寫得很實在:「秦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然匈奴終不為所制。」

漢朝的《史記》這句話就寫出了建長城之後到底有沒有擋住外敵的入侵了,原句表述匈奴並沒有被限制住。

而到了明代的時候,長城被修得更加完善,但是效果也是微弱吧。

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在《國榷》裡吐槽道:「邊牆雖固,而將惰卒驕,虜騎一至,輒破關而入。」

從談遷的吐槽中能看出長城確實很堅固,但是守軍懶散,李自成的起義和清軍直接從長城的守備薄弱之處直接打開一個口子就進來了。

畢竟長城很長,不能將萬里長城嚴格配置防守兵力,這個太難實現了。

但也不能說長城的作用沒有。

《明史·兵志》裡提到:「烽堠相望,寇至舉燧,一日夜可傳萬里。」

長城配置的烽火台系統還是很有用的,只要敵人靠近,就能點燃烽火告訴駐軍,幾小時後敵人來犯的消息就能傳到朝廷,讓朝廷有時間進行應對之策的討論。

所以如果僅僅靠長城你就想要安枕無憂是不可能的,畢竟敵人也不是傻子,一定要從你防守最密集的長城處進行突破,人家找個薄弱處直接以點突面就行了。長城其實更傾向於及時發現敵人,延緩敵人行軍的作用。

對長城感興趣的推薦閱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何始終未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