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為何在漢代以前長期未被中原王朝有效控制?

· 歷史地理解讀

「河西走廊」為何在漢代以前長期未被中原王朝有效控制?河西走廊在漢代才被打通算是很快的了,漢代之前的秦朝和春秋戰國說到底,內亂還是比較多的,諸國內鬥,以及秦朝的不穩定。

至於為什麼在漢代才被打通,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

地理的阻礙

河西走廊的位置在黃河的西面,南接祁連山。又是河又是山的,肯定是不如平原那麼容易打通,畢竟古代技術並不發達,在山與水的阻礙之間,是很難憑藉人力給通行的。

哦,對了,河西走廊的北面還是個沙漠,如果沒有漢代這樣的充足補給,你跋山涉水真的很难。

遊牧民族的佔據

春秋戰國以及秦朝時期內鬥不止,沒有向外打仗的想法,當時河西走廊的位置是被遊牧民族所佔據的,先有月氏再烏孫等族。

直到匈奴的崛起之後,河西走廊就是匈奴的領土了。

《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匈奴一族自從打敗月氏之後,便徹底的控製了河西,自此河西便是匈奴難侵的前哨戰了。

古代重心不在河西

中原因為地勢平坦,適合作物生長,在古代,得中原者得天下,並不是一句沒有根據的口號,從春秋戰國開始,諸國便是爭搶平原的地盤,即使是到了秦朝,也沒有想著往北邊擴張,參照第一點,古代對於又是山又是水又是沙漠的地方,並不是特別在意。

而到了漢朝,平原政權已然逐步穩定,漢武帝時期才開始北伐匈奴,將河西搶了過來,有了河西走廊,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也是被大家所熟知,知道那時候開始中原與西域的交流逐漸頻繁,張騫出塞由此而來。

《漢書·張騫傳》稱:「西域本三十六國……漢使欲通不得,為匈奴所遮。」張騫出使歸來說:「今單于新破月氏,西居故地,又使昆莫略其眾,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史記·大宛列傳》)

古籍記載可見西域苦匈奴久矣,也說明中原和西域的友好交流。

對河西走廊感興趣的推薦閱讀:古代行軍為什麼一定要走關口,不能從山上行軍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