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武則天是一代女帝,但古代女生想要成為皇帝,一個朝代的最高掌權人,機遇和運氣和能力都需要,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則天武后的第一步:從後宮走向權力中心
武則天並不是年輕時就野心勃勃的,起初她只是唐太宗的一個才人罷了,甚至太宗逝世之後,武則天便削髮為尼了。但誰能想到唐高宗李治會對武則天念念不忘呢,李治在登基之後沒多久就將武則天從尼姑庵中接了回來放到宮中,入宮不久就將武則天立為皇后,所以後世才會有很多人覺得李治和武則天是真愛,但具體如何,這篇文章不會詳細闡述,以後有時間會寫。
在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因為李治的體弱多病,慢慢將朝政的批閱交給了武則天來負責,形成了著名的「二聖臨朝」之局面。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明確記載:「時帝風疹不能視朝,政事皆決於天后……自是內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聖』。」
古籍記載說明李治在位的後期,其實武則天已經掌握了實權,國家的眾多重要政件皆由其決斷,可以說是與皇帝並無二樣了,這個是武則天日後稱帝的重要原因,十分重要的原因。
則天武后的第二步:剷除反對勢力,鞏固自身地位
在武則天成為皇后執掌政權之後,武則天很果斷的將王皇后+蕭淑妃這競爭勢力徹底清除乾淨,同時將與自己不對付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開國功臣的關隴貴族集團冷處理,也就是提拔寒門學子來降低關隴集團對朝廷的控制權。
《資治通鑑·唐紀十六》記錄了廢王立武的關鍵一幕:「上將廢皇后王氏,立武昭儀為后……褚遂良固爭曰:『皇后名家,先帝所娶……陛下必欲易之,伏願再擇名族。』……上命引出。」
這個著名的後宮爭鬥由李治支持武則天而最後落幕,按照語文書上的話來講就是標誌著唐朝的權力從關隴集團慢慢傾向到新興勢力手上,這個也是武則天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
則天武后的第三步:藉助宗教輿論,正式登基稱帝
自從漢朝開始獨尊儒術,使得後面朝代對於儒家思想都比較認可,而在儒家的觀念之中,女主是不能干政的,連干政不行,你還想稱帝?而武則天另闢蹊徑,開始支持佛教的理念流傳唐朝,她讓僧人撰寫偽造《大雲經》,告訴百姓自己是彌勒佛下到凡間,代替李唐進行掌權。
《新唐書·則天皇后本紀》載:「載初元年……有沙門十人偽撰《大雲經》,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頒於天下,令諸州各置大雲寺。」
不得不說這個措施很成功,百姓理念也在改變,同時為武則天的統治蒙上了一層神聖面紗。而到了公元690年,武則天真的稱帝了,將國號改為周,自己則是「聖神皇帝」,這個名頭確實挺唬人的,這個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帝。
武則天稱帝應對天時地利人和這句話,沒有李治,她不會成功,自己能力不能,也不會成功,如果不生在唐太宗時代,也很难成功,所以說時代造就了武則天,並不是武則天一己之力成為皇帝。
對武則天感興趣的推薦閱讀:李治和武則天真的很寵愛太平公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