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鈞,字州平,雖然說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不如劉關張這類家喻戶曉,但在東漢末期也是名門之後,名士崔烈之子。
他的兄弟,許多喜歡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叫崔均,但不代表崔鈞就沒有什麼能力。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根據上述諸葛亮傳的描述,早期年少的諸葛丞相的朋友圈就有崔鈞,徐庶和崔鈞寫在一塊也能說明崔鈞不是泛泛之輩,其真才實學被諸葛亮所承認。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如此推崇崔州平呢?這就要從崔鈞的出身說起,上面也說了崔鈞是名門之後,那麼是哪個名門呢?博陵崔氏,頂級的東漢門閥。
博陵崔氏以學識和德行聞名。崔鈞雖然在政績和軍事上沒有突出的事蹟,但就不代表其本仁就是戰五渣,我更傾向於他是一個志存高遠的隱士。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崔州平、徐庶以為信然。」——《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襄陽記》
司馬徽是三國中許多名士的老師,也是一個著名的『伯樂』。但崔鈞也是一個有眼力的人,諸葛亮在沒有出山之前,每每自比管仲樂毅,普通人肯定覺得是個笑話,但崔鈞是真的相信了。
崔鈞在史書上就是寥寥幾筆,沒有諸葛亮和崔鈞交流的原文古籍,也沒有記載崔鈞是否和諸葛亮共事過,但根據諸葛亮年輕時的社交中有崔鈞也就意味著天下大勢的探討肯定是他們經常討論的話題。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正望先生指教。」孔明曰:「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笑曰:「願聞將軍之志。」……(後文有崔州平出場,勸劉備『順天者逸,逆天者勞』)
雖然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話本,正史中並沒有這話。但也能襯托出羅貫中對於崔鈞是認可的,也能側面反映諸葛亮和崔鈞並不是泛泛之交,而是可以討論局勢的名士。
很多問題史書上並不會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根據很多側面的古籍能知道諸葛亮多次推崇崔州平於情於理都是正確的,能理解的。
對諸葛亮感興趣的推薦閱讀:段谷之敗姜維的責任大不大?